用汗水守護逝者尊嚴——記淮安市殯儀館接運班組
正午的淮安,柏油路被烈日烤得發(fā)燙,空氣里翻滾著熱浪,一輛印著“民政服務”字樣的面包車在車流中緩緩穿行。駕駛座上,剛上車不久的徐健額角汗珠順著臉頰滑落,滴在滿是汗?jié)n的工作服上。儀表盤顯示室外溫度40℃。他擰開保溫杯灌了口涼水,方向盤被汗水浸得有些濕滑——這是他十四年接運生涯里,高溫季再平常不過的一個午后。
在淮安市殯儀館,有一群像徐健一樣的人:他們用汗水守護逝者的尊嚴;他們的工作服上總能看到正午的汗或深夜的霜;他們是一個鮮有人知卻至關重要的集體——接運班組。
●骨子里的習慣: 為了逝者隨時待命
接運班組的字典里從來沒有“下班”二字。前段時間那場持續(xù)半個月的高溫天氣中,徐健從清晨開始忙碌,接運遺體、與家屬溝通、整理現(xiàn)場……他像轉動的陀螺一樣停不下來。直到星星爬上夜空,他把車開回單位,喝下半瓶冰鎮(zhèn)礦泉水,又接到了下一個接運任務的電話。“人家等著處理后事,咱耽誤不起!彼f這話時,后背上的汗?jié)n還沒干透,將工作服浸出一片斑駁的深色。
對接運班組而言,“隨時待命”不是口號,是刻在每個人骨子里的習慣。炎熱的夏季,徐健的車里永遠備著冰鎮(zhèn)毛巾,每隔一小時就要換一次;李東海的值班室抽屜里總放著清涼油,從接到通知到出車,最快只要3分鐘。有次三伏天午后,徐健在鄉(xiāng)間土路陷了車,地表溫度超過40℃,他頂著烈日在燙腳的泥里推了半小時才把車推出來。遺體安全送到了,他渾身被汗?jié)裢,像剛從水里撈出來一樣,襯衫全都貼在背上!笆耪邽榇,這點熱算啥!”他說。
●熱浪里的敬業(yè): 讓“最后一程”走得有尊嚴
接運車的后座總備著三樣東西:干凈的白布、折疊的擔架、一小瓶消毒液!斑@是給逝者的體面!毙旖≌f。有次接運一位逝去的獨居老人,其家屬還未趕到,徐健細心地為逝者整理好衣襟,用布輕輕蓋住面容。家屬趕來時,對著他深深鞠了一躬。
給逝者的體面,藏在無數(shù)細節(jié)里。李東海記得也是個高溫天,他接運一位在戶外過世的老人。老人的衣服被汗水浸得發(fā)潮,額頭上還有汗珠。他默默從自己包里拿出干凈的干毛巾,輕輕擦去老人額頭的汗。“走的時候,得清清爽爽的!彼p輕地說。酷暑期間,他帶著組員一遍遍調整接運流程,既要避免高溫影響遺體,又要讓家屬感覺到他們不是“急匆匆地應付”。
●“最后一公里”: 他們用溫情守護
“小周,這趟你去,我替你盯下午的班,天熱記得多喝點水!崩顤|海把車鑰匙塞給同事小周。作為組長,李東海的口袋里總揣著個小本子,記著誰最近身體不好,誰家里有孩子要照顧!耙粋人撐不住,一群人才能頂起來。”他說。一個個溫暖的細節(jié),把5個人的班組擰成了一股繩。
班組的休息室里,擺著徐健的“江蘇省民政系統(tǒng)勞動模范”獎狀、李東海的“先進個人”獎杯,還有掛滿墻的錦旗——“情暖人間”是出現(xiàn)最多的字眼。李東海說,其實他們更在意的,是家屬那句“謝謝你們”。
夜色漸濃時,接運車又出發(fā)了。車窗外,淮安的燈火在悶熱的空氣里微微晃動,像浸在暑氣里的星辰。駕駛座上的人或許是徐健,或許是李東海,又或許是班組里的其他人。他們握著方向盤,載著逝者的尊嚴,也載著生者的慰藉,在夏夜的燥熱里穩(wěn)穩(wěn)前行。
這就是淮安市殯儀館接運班組——一群在平凡崗位上,用堅守對抗熱浪的人。他們說不出什么豪言壯語,只知道這“最后一公里”,得有人好好走下去。而他們,會一直走下去。
■記者 左文東 通訊員 王昌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