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安市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其他地區(qū)無須注冊,完全免費,只要2步,立即發(fā)布信息
首頁 > 淮安好人 > 二十余載堅守詮釋孝道大愛——記“新時代淮安好人”楊桂玲

二十余載堅守詮釋孝道大愛——記“新時代淮安好人”楊桂玲

發(fā)布時間: 2025-11-03 09:28  關(guān)注度:254評 論  轉(zhuǎn) 發(fā)  收 藏  打 印
導(dǎo)讀:‌在洪澤區(qū)高良澗街道越城村,提起楊桂玲的名字,鄉(xiāng)親們無不豎起大拇指。‌這位1964年出生的農(nóng)村婦女,用20多年的默默堅守和無私付出,悉心照料家中三位患病老人,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(tǒng)美德,在平凡的生活中書寫著不平凡的感人故事。楊桂玲也因孝老愛親的善舉獲評“新時代淮安好人”。

‌在洪澤區(qū)高良澗街道越城村,提起楊桂玲的名字,鄉(xiāng)親們無不豎起大拇指。‌這位1964年出生的農(nóng)村婦女,用20多年的默默堅守和無私付出,悉心照料家中三位患病老人,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(tǒng)美德,在平凡的生活中書寫著不平凡的感人故事。楊桂玲也因孝老愛親的善舉獲評“新時代淮安好人”。

‌1984年,21歲的楊桂玲從鄰村嫁到越城村,走進(jìn)了這個三代同堂的家庭。‌新婚伊始,她就感受到了家人給予的溫暖。婆婆待她如親生女兒,在那個物質(zhì)并不富裕的年代,總是悄悄地把肉和雞蛋藏在她的碗底。楊桂玲懷孕期間,婆婆每晚都將煮熟的雞蛋送到她的床頭;坐月子時,更是無微不至地照料她。這份親情深深打動了楊桂玲,也讓她暗下決心要用一生來回報。

這份感恩之心,在往后的歲月里化作了實實在在的行動。2000年,家中81歲爺爺?shù)纳眢w狀況急轉(zhuǎn)直下,臥床不起。楊桂玲毫不猶豫地承擔(dān)起了照料爺爺?shù)闹厝。每天,她為爺爺洗臉洗衣、端水喂飯、擦屎倒尿。?dāng)有人不解地問她,作為孫媳婦為何要如此細(xì)致地服侍爺爺時,她只是樸實地說:“服侍長輩是晚輩應(yīng)盡的義務(wù)!倍@一照料就是整整三年,直到老人安詳離世。

命運似乎格外考驗這位善良的女子。2004年5月,就在爺爺離世后不久,64歲的公公被確診患有賁門癌。噩耗傳來,全家人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,其公公本人開始變得意志消沉。

“有病就得看,決不能放棄!”楊桂玲堅定地對丈夫說。面對高昂的手術(shù)費用,看著憂心忡忡的丈夫,楊桂玲主動提出:“咱爸開刀錢不夠的話,我回娘家去借!闭f著,她含著眼淚回到娘家,向姐夫、弟弟、妹妹挨個求助。在她的感召下,親友們紛紛伸出援手,終于湊齊了手術(shù)費用。

手術(shù)后的照料更是考驗著這個兒媳的勇氣和耐心。老人住院期間,楊桂玲和家人輪流陪護(hù);出院回家后,她毫不顧忌世俗觀念,每天為公公擦洗身子、更換尿布、喂藥喂飯。在她的精心照料下,被醫(yī)生判定生命有限的公公,又度過了八年安穩(wěn)的時光。

在婆婆眼中,楊桂玲就是“最貼心的小棉襖”。四年前,婆婆不慎從樓梯摔下導(dǎo)致骨折,癱瘓在床。從此,楊桂玲的生活半徑就縮小到了婆婆的身邊。每天清晨,她第一件事就是幫婆婆穿衣、洗臉、梳頭;一日三餐,她總是先問婆婆想吃什么;夜里,她要多次起身幫婆婆翻身。

最讓人動容的是,面對婆婆時常的大小便失禁,楊桂玲從未有過半句怨言,總是第一時間為老人擦洗干凈。在她的悉心照料下,癱瘓在床的婆婆面色紅潤、精神矍鑠。婆婆把她視作“大閨女”,常常動情地說:“要不是‘大閨女’細(xì)心照顧,我早就不在這個世上了!

20多年的堅守,楊桂玲從未后悔過自己的選擇。在她看來,這一切都是為人子女應(yīng)盡的本分。在這個大家庭里,她用自己的孝心感染著下一代,為鄉(xiāng)鄰樹立了榜樣,更譜寫了一曲新時代中國女性賢良淑德、孝老愛親的動人樂章。

■記 者 王 磊 通訊員 孫 狀

聲明:淮安114網(wǎng)(www.t75u.com)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網(wǎng)站,淮安114網(wǎng)不生產(chǎn)、不制造新聞,僅為淮安本地網(wǎng)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(wù)。如有侵犯您的的權(quán)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