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安市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其他地區(qū)無須注冊,完全免費,只要2步,立即發(fā)布信息
首頁 > 淮安新聞 > 龍光閣:憑欄觀古今 古閣藏靈韻

龍光閣:憑欄觀古今 古閣藏靈韻

發(fā)布時間: 2025-09-18 09:46  關注度:250評 論  轉 發(fā)  收 藏  打 印
導讀:在淮安區(qū)城外東南方,一處古老的建筑引人駐足,它就是龍光閣。龍光閣與城中的鎮(zhèn)淮樓、城西北的文通塔遙相呼應,不僅見證了古城的輝煌,更承載了無數淮安人的歷史記憶。聳立的三層主層樓閣高達20米,覆蓋著翠綠的琉璃瓦,飛檐層疊,多角塔形的設計別具一格,與東西廊墻相連,共同構成一幅壯觀的古建筑群。

在淮安區(qū)城外東南方,一處古老的建筑引人駐足,它就是龍光閣。龍光閣與城中的鎮(zhèn)淮樓、城西北的文通塔遙相呼應,不僅見證了古城的輝煌,更承載了無數淮安人的歷史記憶。聳立的三層主層樓閣高達20米,覆蓋著翠綠的琉璃瓦,飛檐層疊,多角塔形的設計別具一格,與東西廊墻相連,共同構成一幅壯觀的古建筑群。

image.png

據史料記載,明崇禎九年(1636年),漕運總督朱大典在淮安城的東南護城崗上建了一座飛檐雕甍的樓閣,共有房屋二十多間。因樓閣所在的高崗有“龍蛇”之形,所以得名龍光閣。每至中秋、重陽,文人墨客皆至龍光閣登高,并賦詩紀事。清康熙年間,龍光閣曾坍塌。清道光二十三年(1843年)四月,何錦、丁晏等在原址重修,是年九月竣工。淮安籍禮部尚書李宗昉為龍光閣書巨匾。

自龍光閣矗立,“魁星點斗,獨占鰲頭”便成為淮安士子最深切的祈望。他們篤信朱筆點斗之靈,登閣遙拜者絡繹不絕。據曹鑣《淮城信今錄》記載:“郡城之形為靈龜望海,龍光閣首也,文通塔尾也。又云淮城系乾巽龍脈,自解阜洞起,抵龍光閣。龍光閣地當巽位,風水最為劇要。后閣圮廢,恰一時文運蹇,民生窘,上下都以為急宜修復龍光閣,以扶植文運民生!

抗戰(zhàn)初期,龍光閣遭日軍飛機轟炸,于1943年被拆除。龍光閣自1843年重修至1943年拆除,在整整一百年中,一直是游覽勝地。

2011年,為傳承古城文脈,龍光閣原址重建。新閣建筑面積1448.7平方米,基座高闊雄渾,托起三層主閣,碧瓦飛檐刺破云天,巍巍然鎮(zhèn)守古城東南一隅。如今登閣,耳畔似仍交織著昔日黃河的奔雷與書齋的清誦。

■記 者 潘夢潔 李昱含 劉志鈞 徐天魁,通訊員 劉建方 孫銀鳳

聲明:淮安114網(www.t75u.com)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新聞網站,淮安114網不生產、不制造新聞,僅為淮安本地網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。如有侵犯您的的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!